定價:NT 270 作者:張德水著 ISBN:957-9512-75-2 本書以歷史綜覽的記述方式,探討台灣形成現代化國家結構的過程,比較荷蘭、清、日、國民黨分別在台灣起起落落的統治水準。 荷蘭把台灣設計成東南亞的商業轉運站,清朝對台灣採無根消極的治理,只求台灣不要變成擾亂東南沿海的根據地;日本治台半世紀,使台灣追隨日本之後,奠立發展為現代化國家的一切基礎;國民黨視台灣為肥沃的戰利品,國共內戰失敗後則利用台灣做為其「反攻大陸」的根據地。 種種的變遷,完全起因於列強間的戰爭,與在台施政之良窳或人民之意願全然無關,然而,台灣人民每次都付上生命財產的嚴重代價。 壓迫與反抗在政治上是一體兩面的,台灣人對統治者的抗爭,直到清代大多仍是為個人私產,對日本人則起於民族意識,二二八是為保存政經社會秩序而爭,之後則升高為對國家主權的追求,這樣的演變顯示台灣人自主性格的生長過程。 本書由台灣島被發現寫到最近的李郝之爭,讀者可綜覽台灣之所以成為今日台灣的歷史脈絡,藉此瞻望未來,頗有貫穿全局的參考價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