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價:280元 作者:吳濁流著 規格:25開,硬紙版精裝 頁數:262頁 ISBN:957-98971-4-X
揭露國府劫收台灣,以及二二八事件背後隱藏的諸多祕辛
本書首度揭露國府劫收台灣,以及二二八事件背後隱藏的諸多祕辛(如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的半山集團)。吳濁流遺言交代,這本書要在他去世十年、二十年後才能發表出版,因為他明顯寫出了對「祖國」的幻滅,及對台灣的期許。

吳濁流
本名吳建田,新竹縣新埔鎮大茅埔人。生於19OO年,卒於1976年,享年77歲。
他經歷兩個在經濟與文化截然不同的時代。十六歲那年(1916年)新埔公學校畢業,考進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。那年,新埔、關西、六家等地區,僅僅吳建田一人考取,甚為風光。
192O年,吳濁流師範畢業,分發到新埔公學校的照門分校,任主任,時年二十一歲。第二年,吳濁流看不慣日本的鴨霸,撰文批評日本的教育制度,二十三歲,即被調職到苗栗縣的四湖公學校。
在這段期間,他參加了「苗栗詩社」,因病回新埔休養一年,又參加「大新吟社」。由於吳濁流漢詩的根底深厚,他雖受過相當完整的日本教育,但對於漢詩的興趣,終身未減。很多生活上的細節、經歷、思想、感情,都透過漢詩,予以發揮,終於留下上千首的漢詩。甚至他希望,死後以詩人稱呼,終於「鐵血詩人吳濁流」的名號,也廣被文壇所肯定。
1936年,吳濁流發表兩篇重要的短篇小說:〈水月〉與〈泥沼中的金鯉魚〉。這兩篇描寫台灣子弟在日本統治之下,雖然極想上進,終歸無效的宿命。幾乎是此後吳濁流小說的縮影底色。
1944年任《台灣日日新報》主筆,從事與戰爭無關的報導,開始寫長篇小說〈亞細亞的孤兒〉。書中的內容,描述台灣子弟,既受日本的欺壓,跑到大陸,又受到歧視,自己找不到定位,終於變成亞洲的孤兒。
〈亞細亞的孤兒〉正如〈水月〉、〈泥沼中的金鯉魚〉,皆用日文書寫。尤其,〈亞細亞的孤兒〉創作於太平洋戰爭最激烈的時期。寫好的稿子,東藏西躲,可說冒生命的危險,揮灑其辛酸淚。作為一代文人,它的風骨、熱血、見識,都讓後人由衷敬仰。
1945年,日本投降,吳濁流欣見台灣回歸祖國,台灣應有光明幸福的前程。未料來台接收的國軍與政府大員,如此腐化貪污、素質低落。1947年二月,即發生二二八事件。
吳濁流滿腹悲憤,一連串寫下〈銅臭〉、〈三八淚〉、〈波茨坦科長〉系列短篇,控訴時政。其中,〈無花果〉及〈台灣連翹〉兩部長篇,更呈露歷史的真相,紀錄許多官員的奸邪腐化,以及所謂「半山」的台奸種種行徑,充分表達台灣人的怨憎與苦悶。
在這些作品裡,歷史的蔓藤與吳濁流硬頸的個性,緊緊纏繞,在「天變一時,人變一世」之下,他的作品,具有濃烈的政治批判性與自傳性。他的小說,很少是幻想之作,大多經由目睹身歷。男女愛情,非他所長,正如魯迅之作,少男女情長而多批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