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碧川 ISBN:957-8251-17-3 開本:25開,平裝 頁數:405頁 「革命」在近200年來,成為最吸引人的一個運動,它使熱情奔放的人得到解放:同時更令既得利益者、統治集團痛恨不已。 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革命?從柏克(EdmundBurke,1729一97)的《法國大革命反思》,至20世紀末各種解釋,都在探討革命的成因、過程、結果和它所造成的影響。諷刺的是,創造革命的個人或那個時代的人民,都被革命的怒潮所淹沒;而沒有參加革命或者反革命的人都在解釋革命的歷史。 革命並非像馬克思那樣樂觀地認為是辯論的必然結果;但是投身革命的人卻比馬克思更加樂觀,充滿對未來的信心。不顧任何壓迫與挫敗,前仆後繼。 台灣人老是將發生過的事情計算「成敗得失」,然後沾沾自喜地宣稱「我就知」、「好佳哉」。革命對台灣人而言是非但不能、也不相信別人可能去搞的。 革命者很少成功,學者會惋惜他們。但願他們沒有掀起人類歷史的狂風暴雨。讓世界永遠停滯;既得利益者憎恨革命破壞了他們好不容易掙得的利益和特權;統治者害怕革命,卻無力阻擋革命的洪流。 ●作者介紹 楊碧川,台灣新竹人,1949年12月生,台北市東方中學畢業。 20歲時涉及「飛虹盟事件」,坐政治獄七年。 出獄後曾做工維生,同時自修台灣史、社會主義思想史、世界史。現專事寫作。
|